百年故事

   清宣统二年(公元1910年),山东籍人士王宝善先生,创办参号 “王益仁堂”,简称“益仁堂”,寓意“益寿延年,仁义为民”。益仁堂家底雄厚,主营道地纯正的山参拆兑批发业务,并出口日本、朝鲜等地。王氏家族,世代与山参结缘,亲历山参的采办、加工与销售,见证国宝山参的发展与变革史。 

  千年传承的山参文化,是中国国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我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。益仁堂,本着仁义为民的经营宗旨,为大众提供品质上乘的产品和服务。

——百年益仁堂参号溯源——

 


 

  被迫闯关东,挖山参为生 
  益仁堂参号,创始人王宝善(1874—1946),出生于登州府(山东省)牟平县,因不堪清政府的层层盘剥和连年的灾荒,1880年跟随着当时的闯关东潮,举家十余口人步行北上辽宁,落户桓仁县八里甸,跟随父亲兄长一边开荒种田,一边采集中草药。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于采挖野山山参。
  
  组建马帮队,从事运输业
  
在当地,采挖野山山参叫放山,挖参人叫放山人。正值挖参时节,王氏家族集中家庭主要劳动力,带上干粮,进入茫茫的长白山脉,一去就是个把月,甚至是两三个月。如此反复经过十年的积累,成为创业的第一笔资金,这是用血汗换来的第一笔资金。如何使用,成为王宝善成天思考的问题。 辽宁的土特产、中药材都是往外运,南到江浙沪,广东等地,并出口到朝鲜、日本等国家,这就需要大量的运输。王先生看在眼里,记着心里,说干就干,1890年正式置办起了20余人的马帮,专门从事运输。从丹东(辽宁东部)到营口埠,从开始的单纯运输,到后来采购本地产品出口,再到采购日本、朝鲜产品到本地销售。丹东和营口两地,建立了经销点,运输队也扩大为百余号人。
  
  日俄战争爆发,日本强行征用 
  
1904年,日本、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,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了一场残酷的较量,爆发日俄战争。 日本为了运输大量的军需物质,在当地强行征用运输队,王宝善的运输队也是无一例外,被强行征用。日本战胜后,王宝善重回故里,重新开始了创业之路,变卖运输队,将所得款置地买房。

  八年辛苦置业,创办益仁堂 
  
通过八年的苦心经营,创办了三大商号:丹东的“德泰兴”、桓仁的“复兴永”和“益仁堂”。“复兴永”交由兄弟王元善打理,其中益仁堂较为闻名,以经营关东三宝的拆兑批发业务,产品大量销往外地。此时也是益仁堂较为鼎盛时期,分号遍布北京、上海、浙江等地,名号交由侄子王继奎(因精通业务,被人尊称为“王四先生”)打理。凭着道地纯正的野山山参,和过硬的商号信誉,成为全国各大知名药馆、药堂的野山参主要供应商。
 

  
  民国初年,构筑王家大院 
  益仁堂在民国初年,王宝善为了业务需要,修筑了桓仁较为气派的王家大院。占地百余亩,王家大院分为东院与西院,以石铺路为中界线,东院为王 家住宅,西院为商号的经营处。 西院除经营参号外,还经营百货商店、药房、油房、木铺、碾磨房、酿酒厂等。成为桓仁居民重要的赶集市场。私人市场的设置,成为益仁堂发展史上辉煌的岁月。

  新中国成立,益仁堂重新开张 
  
1949年,新中国成立后,益仁堂第三代继承人王述堂重整店招,但因饱受战乱之苦,已无力恢复到民国初期时的繁荣状态,只能通过缩减规模以维持经营。改革开放后,益仁堂再度开张时至今日,逢太平盛世,王氏家族第四代传人王杰,继承祖业,带领家人集资数百万于1994年注册“桓仁满族自治县益仁堂中药材有限公司”,将益仁堂参号再度开张。公司拥有“籽海”、“野山籽海”的省农业产业化企业,是东北地区种植人参及经营地道中药材公司,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采用院企合作的方式,研发有机人参深加工产品,主要有有机人参深加工系列、降脂保健系列、补肾壮骨系列、膳食露酒系列、精油系列及精制有机中药饮片等六个系列、十个剂型、二十几个品种。填补了国内外该项目的空白。益仁堂,一个百年传承品牌,无论时局如何改变,传承人如何更替,“益寿延年,仁义为民”的祖训不变,“择料考究”、“道地纯正”、“选工尽善”、“采制务真”的经营理念不变,这个理念,将一直伴随王氏家族的子子孙孙,代代相传。这一百年老店,必将重现昨日辉煌!

咨询热线:024-48286998